游客发表

從跟跑到領跑 中國製冷空調行業挑戰與機遇並存

发帖时间:2025-11-02 19:20:01

【家電資訊-家電新聞 - 行業新聞,作者:編輯】

  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的數據,今年6月初,全球平均氣溫創下有記錄以來的同期新高。隨著全球多地高溫持續,人們對製冷空調、電扇等防暑降溫產品需求大增。

  目前我國製冷空調產業的發展狀況如何?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我國製冷空調行業發展還麵臨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製冷空調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冰輪環境等多家製冷空調企業訂單飽和,為了應對交付難題,企業已采取增加員工、更新設備等方式緩解交付壓力。從長期看,製冷空調行業將迎來高質量發展機遇期,餘熱回收有望成為行業發展新藍海。

  從跟跑到領跑

  奢侈品變必需品

  中國製冷空調行業起步相對較晚。20世紀80年代,空調在中國幾乎是一種“奢侈品”,國內的空調市場被外資品牌一統天下。

  到了20世紀90年代,空調作為耐用高檔消費品開始進入家庭,並廣泛應用在工業和商業領域。當時,約克、開利、特靈、頓漢布什、大金等外資企業紛紛來中國合資建廠,開啟了我國製冷空調行業用市場換技術的階段。

  “1995年,公司跟美國的頓漢布什合資,當初的工廠就在如今公司總部北邊的院裏。”冰輪環境董事長李增群對《證券日報》記者回憶說,多數民族企業都是這麽走過來的,通過合資合作,學習了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技術,為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經過模仿創新、自主創新後,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企業已經與外資企業平分秋色,還並購了不少國外老牌勁旅。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製冷空調從“奢侈品”變成生產、生活必需品。特別是2018年之後,中國開始領跑全球製冷空調行業。

  中國製冷學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空調產品占全球產量80%以上,冰箱冰櫃占比達50%,商用製冷達50%,汽車空調超過30%。據《中央空調市場》統計,2022年中央空調行業,國產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達48.55%,而歐美品牌占有率則下降至16.34%。

  一位製冷空調行業從業二十年的資深人士說:“現在國產品牌的知名度與二十年前大相徑庭。美的、格力、海爾等企業已成為全球空調製冷的領頭羊,冰輪環境等也成為商用領域的頭部企業。”

  統籌應對

  環保與安全挑戰

  製冷空調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和挑戰。

  首先是環保的挑戰。“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製冷設備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製冷空調行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總用電量的15%以上,且年均增長在20%左右,製冷產業的碳排放超過10億噸,占全社會總排放量的9%以上,在‘雙碳’背景下,整個行業減排任務艱巨。”中國製冷學會特邀副理事長孟慶國日前表示。

  “環保是一個國際化的難題,非中國獨有。”李增群認為,盡管《蒙特利爾議定書》等規定了很多條款,也有很多ODS綠色控製替代的方案,但從世界範圍來看,實施起來都還有一定難度。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製冷空調行業可行的減排方法,一是改變能源結構,從源頭減少碳排放;二是通過技術進步,提升設備能效。

  國內製冷空調企業也正全力以赴提升產品綜合能效。比如,冰輪環境已將能效比提升作為公司的一個主攻方向。公司生產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不僅將最新的節能技術,包括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用在新的係統裏麵,同時也對原來的老係統做改造升級,從而提升整個係統的能效比。”

  其次,製冷工質替換也是行業需要麵對的重要問題。2021年9月15日,《基加利修正案》對我國生效,這意味著我國製冷行業需要逐步替換製冷工質,采用低全球變暖潛值的製冷機熱泵工質。

  常用的製冷工質有氟利昂、氨、二氧化碳、溴化鋰等。由於臭氧層的破壞跟氟利昂有非常大的關係,所以已經禁止使用。此外還有很多更自然的製冷工質,比如說氨、二氧化碳,不過氨泄漏有一定危險性。

  製冷工質的選擇是一個持續探索的過程,需要處理好安全、環保與發展的關係。未來製冷行業最終是采用自然工質還是其他低全球變暖潛值工質,選擇什麽樣的技術路線,目前還不十分明朗。多位專家都強調,製冷工質的選擇不是一個簡單的學術問題,甚至還會“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國家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關係。

  餘熱回收

  打開產業新藍海

  挑戰之外,製冷空調行業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解決‘熱’的問題,以前並不需要製冷行業,但現在已成了製冷行業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是製冷行業發展的新‘戰場’。”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製冷學會理事長江億說。

  立鼎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工業領域能耗占比約為70%,餘熱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在鋼鐵、有色、化工、水泥、建材、石油與石化、輕工、煤炭等行業,至少有50%的能耗被廢棄。

  據測算,這些資源可換算成約6億噸標準煤。采用不同的製冷或熱泵技術對各種餘熱、廢熱熱源進行回收再利用,可節約大量能源。比如,僅對萬華化學的餘熱回收後,就可滿足煙台市三分之一居民的取暖需求。

  以冰輪環境為中海油惠州煉化做的廢熱餘熱回收項目為例,一方麵,公司通過溴化鋰熱泵製冷水技術回收餘熱供給中央空調,不額外耗電就可以實現減碳;其次,通過熱泵技術將低品位餘熱提升至高品位熱量,供園區循環使用;第三,對於剩餘熱量,用膨脹機發電後供園區使用或上網銷售。

  除了園區餘熱回收自用外,還可將工業餘熱收回用於城市供暖。

  據華源泰盟相關人士介紹:“曾經的煤都山西大同,利用工業餘熱回收取代燃煤鍋爐供暖後,空氣質量明顯改善,被譽為‘北方的三亞’。現在北京、濟南、青島等城市也都開始實施。”

  相對於傳統的製冷市場,工業餘熱、餘壓回收再利用將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也將是行業未來重要的增長點。

  “工業餘熱回收再利用在鋼鐵行業已有很多案例,工廠餘熱回收後就曾為區域周邊市民供暖,確實具有一定的市場空間。”某鋼鐵企業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分享



免責聲明:家電資訊網站對《從跟跑到領跑 中國製冷空調行業挑戰與機遇並存》一文中所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係QQ:411954607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麵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並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