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學天文台拍攝於2012年3月7日的這張照片顯示,一個大的太陽耀斑從太陽表麵爆發。鳴謝:uux.cn/美國宇航局/GSFC/SDO
(神秘的地球uux.cn)據Eos(納撒尼爾·沙爾平):太陽黑子的數量變化取決於太陽發電機產生的磁場活動。但是並不是完全混亂:這些變化循環發生,平均持續11年。太陽還會經曆持續數十年的低活動期,稱為大極小期。發生在1645年和1715年之間的蒙德極小期,通常被視為太陽在這些異常時期行為的典型例子。
關於蒙德極小期期間太陽行為的曆史數據,包括太陽黑子活動和放射性核素沉積的記錄,很少,而且不總是一致的。為了加強蒙德極小期太陽發電機的知識,李梅·嚴和他的同事們轉向了一個新的數據來源:韓國曆史文獻中對赤道極光的觀測。
韓國曆史學家對朝鮮王朝時期的事件做了細致的記錄,這個時期跨越了14世紀到19世紀。這些記錄包括對夜空的觀察,如極光,在朝鮮王朝的大部分時間裏,由於西太平洋的地磁異常,可以經常看到極光。極光與太陽活動周期相關,在太陽活動頻繁的時候會更頻繁地出現。
研究人員使用現有的韓國曆史記錄數據庫分析了1620年至1810年間的1012次極光。通過記錄極光發生的頻率,他們發現在蒙德極小期有一個相對較短的8年太陽周期。他們的論文發表在《AGU進展》雜誌上。
他們的工作增加了關於太陽活動的其他數據來源,並提供了太陽周期在蒙德極小期被暫時縮短的證據。這種變化可能表明,太陽發電機在大極小期進入了一個獨特的循環模式,盡管原因尚不清楚。